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9节 (第3/3页)
当做不见,就一同上前问安了。 只是冯老太爷不待见他们,要冷落一下霍榷和霍杙,只是城楼钟鼓敲响,宫门大开,百官列队进宫了,让想好好拿捏一下霍榷和霍杙的冯老太爷,落了空。 百官按文武站做两列,徐徐步入千和殿,待到一声高唱,“皇上驾到。” 群臣山呼万岁,罢了祯武帝让平身。 王永才出列,“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话音刚落,就见一位御史出列,“臣有本启奏。” 祯武帝道:“呈上来。” 王永才忙忙下了台基,两手接过御史的折子,回身送给祯武帝。 祯武帝这边瞧着奏折,御史在底下早开始弹劾了。 “镇远公面上治水得力,一再缓解那摩海两岸的险情,实则假公济私,图谋私利。”御史一派振聋发聩的慷慨激昂。 祯武帝随手将折子往御案上一丢,道:“他假以何公器,又谋了什么私?” 御史回道:“镇远公一再开凿河堤行洪泄洪,的确遏制了水患,可若是细看镇远公开凿河堤之处,就可发现,他全然私心都避开了他家田庄所在之处。为何镇远公从不在他家田庄之处行洪泄洪,而是屡屡淹没他人的田庄?” “因他不傻,在明知建堤时就做行洪泄洪之用的滩岸,置田建庄。” 不等有人附和,祯武帝忽然就一句,让那御史将满腹抨击的话语,全数烂在腹中。 也让不少因霍荣泄洪而遭了灾的人也都闭了嘴了。 他们可不想当朝承认自己是傻子,而且此次因泄洪遭灾最重的还不是他们,而是太后和王家,这两个大傻子。 作者有话要说:感觉现在的药不好使,都不止咳的,咳得全身都疼了。 正文2501日的更新在这里 第三八回两全之法(四) 南阳伯王諲被祯武帝噎得胸口发疼。 “还是镇远公在不是泄洪之处开凿堤坝,淹了你家的田庄了?”祯武帝将那御史的奏折掷在地上。 就见那御史脚下一软,跪倒在地,好半天才回道:“镇远公……不曾。” “既如此你弹劾镇远公镇远公假公济私就是无中生有。”祯武帝语气不疾不徐,却让人森冷得很,“朕以为今日你却现身说法,让你的同僚明白,何为假公济私。” 御史忙一叠声地叩首告饶,“臣……皇上恕罪……” 祯武帝放眼殿中看似俯首低眉,恭敬有礼的大臣们,“如今你们当中有太多的人不知民间疾苦,不懂时务实情的太多了,只听属下道听途说,便自以为纵观全局,开始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此风绝不可长。从今往后敢再有这般凭空捏造者,下放当地,以身体察民情。” 一通训示,让千和殿中只剩下黑压压一片后脑勺。 罢了,这桩便算是过去了。 在王諲再三地用眼神示意催促之下,冯老太爷些许迟疑,但到底还是从武官之列中出来,两手持笏,垂首作揖,悲愤奏道:“请皇上为臣做主。” 祯武帝稍稍敛目看去,道:“冯老将军不必着急,慢慢讲来,若属实,朕定为你裁夺。” 冯老太爷稍稍抬头,只见他老泪纵横,悲切十分,“老臣已年迈,深知不能再为皇上分忧,故而在家中深居简出。臣一生戎马深知军中马匹良莠不齐,不及胡丹,便有心养马为朝廷储蓄良驹,以备战时所需。” 说到这,冯老太爷重重地叹了一口,“臣虽有三个儿子,却都是不懂庶务的,马场几次三番被人坑骗,以至于负债累累。臣就同三个儿子四处讨借银子已渡过难关。都知道臣家中艰难,各方亲友没有不支援的,唯独那镇远府和威震府看臣家中败落,三番两次地欺辱。昨日更是用一块烂石头当做重礼愚弄臣,闹得满城皆知。” 因昨日之事真是闹得不少人知道的,都说是金佛玉佛神石头等等,没想却是一块烂石头。 一时间殿中哗然,都在窃窃私语,“倘若真如老将军所说,那威震伯就真是可恶了。”等等之类的论断。 少时就有人出列直参霍榷,“威震伯目无尊长,实属不孝。” “威震伯这是仗势欺人,实在可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