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9节 (第2/3页)
人听见了,过来道:“谁家?若是我,定啐他们一脸,再让大伙瞧瞧他们家的嘴脸。” 原有些喧嚣的堂内立时就静了下来,不时有人幸灾乐祸的窃笑,三位舅母的脸上几乎滴出血来。 也是同冯环萦她娘交好的刘夫人拉这三人出去,不然这三位都不知拿什么脸面走出来的。 等四人都出来了,刘夫人忙问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大舅母还有几分清醒,想了一会子就明白了,咬牙道:“被人背后阴了一手罢了。” 刘夫人也是这年纪的人了,没有看不明白的,听大舅母这般一说,心里愈发有定论了,暗道:“要不是你们诚心要在这里说人家的不是,又怎么会着人家的道。只能说是自作孽。” 经这一事儿,刘夫人也算是看清楚冯家的人品了,且又想到如今霍家如日中天不好得罪的,便心下有意要疏远些她们了。 寻个由头,刘夫人就又进厅堂里去了。 虽说斋坛还未摆好,可三位舅母不好再留的,只得讪讪地提早告辞了。 三位舅母狼狈地从永昌府回到大将军府,头一件就是问霍家送来的东西。 冯家自得了周冯氏的献上的冤枉银子,日子又富裕了些,冯老太爷和他三个儿子又摆起了阔气,见三位舅母怒气冲冲地回来问起一档子在他们眼里不算事的事儿,就一脸嫌弃不以为然地道:“你当他们家如今还能送什么好玩意儿给我们的,不过是一块烂石头。你们拿来当一件正经事儿问的。你们不是到永昌府去了吗?怎么这时候就回来了,这早晚就散了?不能够啊。” 不说还罢了,一说起永昌府来,三位舅母又羞臊恼怒了起来。 她们把事儿一说,冯家三兄弟没有不跳脚的,“好个阴险毒辣的袁氏。”立时又告冯老太爷去。 冯老太爷原就是要三个儿媳妇去起个对他们家有利的舆论,明日他和南阳伯王諲对霍榷发难也就名正言顺了,没想反被人阴了回来。 冯老太爷气得直骂,“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了,竟然这般愚弄于我。” …… 到了掌灯时分,霍榷冒雨从长君伯府回来了,因着祯武帝泰山祭天在即,他奉命伴驾的不得告假在家了。 袁瑶服侍他换下了稍被雨水打湿的衣裳,霍榷便同佑哥儿玩闹了一会子,佑哥儿给霍榷念了昨个儿俍哥儿听说霍老太君身上不好特意向先生告假一日回来给霍老太君请安时,教佑哥儿念的《天顺丁丑童谣》。 霍榷听儿子咬字不准成了他意,就直乐。 袁瑶让人摆好了饭,瞧这父子两你喂我一嘴巴,我喂你一鼻子的,就笑个不住。 这时,丫头来报说:“乔大管事的来了。” 坐霍榷腿上的佑哥儿拿着拳头抓调羹,听说有人来,他探头个出来,把嘴巴嘟得圆圆的,“哦?” 霍榷接过春雨递来的巾帕擦擦手脸,放下佑哥儿,便出去了。 少时,就见霍榷拿着几份像是文书的东西进来了。 “这下都齐了。”霍榷张嘴吃了儿子喂来的香菇。 袁瑶放眼看被霍榷丢在桌上的文书,是债务契书。 “今儿你给冯家送去的湖石,闹得满城沸沸扬扬,倒是时机了。”霍榷道。 袁瑶不明白。 “外祖父最是要脸面,又护短的,在你手上吃那么一亏,定会借着这事儿讨回的。”霍榷解释道。 袁瑶一时有些担忧了,“是我想得不够周全,鲁莽了。” 霍榷却摇头,“不,正是时机。他们家不发难则以,一旦有动作,便是我们家除疽的好时候。” 罢了,霍榷将那几分契书则好,收进衣袖中。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正好是祯武帝给周家的最后期限。 这日的早朝,难得见到了冯老太爷上朝。 冯老太爷也算是三朝老臣了,奸猾得很的。 虽年岁不小了,可还未致仕,只因朝中朋党倾轧,他不愿糟池鱼之殃,才每每告病在家不朝。 今日见他早朝,还是有不少人前来招呼一声,冯老将军的。 冯老太爷是霍榷的外祖父,也是霍杙名义上的外祖父,这兄弟两更不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