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三百五十一章:说服众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一章:说服众女 (第2/3页)



    “同样,史书里也有伴君如伴虎的例子。

    汉武帝杀他最宠爱的妃子钩弋夫人,是因为要立她所生的孩子为太子。当汉武帝立定了这个决心的时候,先把太子的母亲杀了。

    有人问汉武帝为什么这样做,汉武帝说,自古以来国家所以会乱,都是帝王年少,母后年壮干涉政治所致,我年纪已大了,这妃子还年轻,将来我儿子当了皇帝,母后如果干政怎么办?

    第二个例子是,汉文帝进不了营门。

    汉文帝巡细柳营,周亚夫出迎,以甲胄之士不便跪拜,拱手为礼,军容严肃,文帝赞他的军队最好,重用他。

    但是后来景帝时,周亚夫还是被逼死。

    为什么杀他呢?

    汉景帝讲了一句话,批评周亚夫为“此人鞅鞅,非少主臣。”。他也认为周亚夫绝对是忠臣,但只忠于我景帝、忠于国家,可是我年纪已大,将要死了,儿子年纪还小,上来当皇帝,他心里就不会服气、不痛快了。”

    听到这里,就算最小的襄城也明白殷清风要说什么了。

    还有一个例子,殷清风没有说出来。

    徐世勣可以算是初唐时期参与战争最多的一员将领了。

    宋金刚、王世充、刘黑闼、徐圆朗、辅公祏、唐灭东突厥之战、唐灭薛延陀之战、唐灭高句丽之战四十余年间,唐朝主要的战争都有他的身影与功勋。

    当李世民将死的时候,第一个决定,马上发配徐世绩去边远地区戍守边疆,等于一个总司令降下来当一个团管区司令。

    李世民并且告诉李治,注意这道命令送达后,徐世勣是怎样起程动身的。可是徐世勣熟知李世民的性格。他是在半路上接到命令时,连家里都不回去,立即就去边疆报到。别人把这情形报告以后,李世民放心了,知道他将来会听李治的。

    假使徐世勣有犹豫或不愉快的表现,恐怕也要被杀了。

    襄城哭着说道“阿耶不会的~~~阿耶不会的~~~”

    殷清风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就料想到这一幕。他搂着襄城说道“从秦末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彼可取而代也”的项羽和感慨“大丈夫当如是”的刘邦开始,只要是有野心的人,都想坐一坐那张龙椅,感受一下无边的权利是什么滋味。

    同样,坐在龙椅上的人也时刻警惕有人会取而代之。

    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你阿耶也不能。”

    襄城摇着小脑袋,“阿耶不会的~~~”

    殷清风拍了拍她的后背,“当然,功臣的结局一则取决于皇帝,二则也取决于功臣自己。

    皇帝要有皇帝的胸襟,但功臣自己要知晓进退,就如周朝的周公旦、齐国的管仲那样。”

    襄城依旧哭着说道“可哥哥也没做什么,怎么就遭阿耶的忌惮了呢”

    妮子坐到她身边,说道“农耕、铜钱、水泥、冶炼、军事学院这些还不够吗?历代名臣无非就是规制礼仪、整治军伍罢了,郎君做的这些加在一起,就是那些名臣也难望其项背的。”

    殷清风认为妮子刚才说的还不是李世民最忌惮的,李世民应该忌惮的是火药的出现。

    习惯了冲锋陷阵,习惯了冷兵器对着砍杀,当火药出现后,他们第一反应肯定是恐惧。

    以往的战争,他们需要集结部队、需要筹备粮草、需要排兵布阵可火药一出,只需要往人群里扔上几枚,敌方阵势立刻土崩瓦解。

    而且,如果是暗杀的话,不管是弓箭还是刀枪,凭着他们或他们那些护卫在血海里拼杀的经验,他们事先都会心生惊觉的,也会按照经验去躲避的,但火药这东西一炸炸一片,怎么躲怎么防?

    殷清风用力的抱着襄城,“若只是这些,我也不担心你阿耶会对我怎么样。可是,你阿耶知道我的才能远不止这些的。”

    他无奈的将白胡子神仙又拎出来讲一遍,“像我这样才能的人,注定是要被上位者忌惮的。要么就是担心我想谋反,要么就是怕我投靠了某个人造他的反。”

    等她们从白胡子神仙的惊讶中清醒过来,她们立刻就明白了殷清风的担心从哪里来的了。

    襄城、繁星、鱼娘都是从宫里出来的,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事情,就更别说年龄更长一些,经历更复杂一些的妮子了。

    反倒是平时在殷清风一团迷糊的月眉最镇静,“郎君做事向来稳妥。既然郎君以游学为借口远离长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