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七章:安排后事 (第3/3页)
“二郎~~~”长孙氏握住李世民的胳膊,“温室只是惠民良策中的一道。等到清风之前进献的新式农耕在全天下都普及了,又何必在意温室这一策呢?以清风之才,尤其他有志出外游学,等他归来之时” 她看了一眼殷清风,“你们翁婿携手,还怕治理不好这万里锦绣江山?” 李世民终于不纠结了,他将手覆在长孙氏的玉手上,对殷清风说道“你将这温室的策言写给我。” 殷清风躬身道“侄儿曾以庶民的身份经商,深知这世间有一个不变的道理经商人人可为,但没有家族作为依仗,或者家族势力不够强大,某一些暴利的行业早晚要成为更大家族的盘中餐。 侄儿钦佩叔叔的爱民如子,但叔叔想将温室种植惠及庶民,却无疑是将金银珠宝置于一个三尺孩童手中。 财帛动人心之下,就如婶婶说的那样,黑暗中的龌蹉事,令人难以启齿。” 在现代,叫个人出来都知道啥叫拼爹。在古代,拼的家族背景。方圆百里你老大你就滋润,方圆两百里你是老二你就得趴下,就是这么简单。 十亩得利五百贯,百亩就是五千贯,谁不眼红?一没背景二没后台的就想一夜暴富?弄不死你祖宗十八代! 李世民的脸有些挂不住了。 他的一腔热血被自己的女人熄灭也就算了,你殷清风这么赤果果的说,是说我不通世间清理、做事想当然了呗~~~ “其实,这温室种植,叔叔真的可以用以惠民的。” 李世民刚要喷出的怒气差点儿没憋死他。他沉声的说道“你说!” “叔叔可将侄儿写的策言传递给各县,然后让各县令召集各家族竞争该县温室种植的名额。所得钱财,叔叔用于兴学也好,修路也好,赈灾救济也好。总之就是,取之于富户,用之于贫户。” 熟知丈夫脾性的长孙氏,松了口气。要不是刚才殷清风接自己的话接得快,丈夫当场就会乱发脾气的。 她说道“怪不得清风之前说过,这为君之道,不但要懂得农耕还要懂得商贾。 这温室种植看似是用一种商贾的方式解决的,却避免了民众被各家族抢夺的灾祸,也让皇室在民间获得更大的名望,同时也安抚了那些大小家族。可谓一举三得也。” 李世民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不少,但还是闭着嘴巴不说话。 在筹建大棚的时候,殷清风就想到了要借机进谏。 “某些家族千方百计的谋夺他人钱财,只是因为他们不懂如何经商。 就像侄儿当初说的,人可以穿鞋为何牲畜不能穿鞋?侄儿想到了马蹄掌,为大唐贡献一丝微薄之力,那些人为何想不到?原因只在于他们只懂得读书,不肯弯下腰做事,更不能在弯下腰的时候,看到他们以前看不到内容。 侄儿知道,由侄儿来教导阿弟他们读书,叔叔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但侄儿今日可以向叔叔和婶婶保证,若阿弟阿妹们以目前的方式读书、照顾自己、亲自农耕,他们在未来,最少不是一个无德之人。” 他就怕他出外那几年李世民顶不住压力,又让李纲、陆德明那帮死脑筋去教导李承乾。 他之前说谁都可以拿着那些课本照本宣科的授课,那只是为了给自己出外所谓的游学找借口,可若真是换成李纲他们,他还真的担心。尤其是李世民那帮弟弟妹妹们明年也要入学。 经过两年的时间,他计划内的小学课程能用到的教材已经差不多快完成了。足够这几年月眉她们用的了。 他想实现自己的帝国梦,李世民要稳住,李世民的接班人也要稳住。稳住这俩人,唐朝的历史就将改写。否则,一切都是做梦。 李世民和长孙氏相互对视了一眼。 他们选殷清风来教授子女,看重的就是他的才能。他们不怕儿女有多大才能,就怕是有才无德。所以,殷清风保证儿女们不是无德之人,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