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吕才大婚 (第1/3页)
吕才的婚礼,比殷清风预想的要热闹很多。 殷清风和马周带人去迎亲的时候,从坊门外到温府这一路上挤满了男男女女,进了府门后人也不少。 唐朝人结婚,新郎是不迎亲的,新娘的父母也不送亲。殷清风怕自己出丑,把韦文宗拉上由他出面主持迎亲。 太原温氏源出夏代的温国而得姓。 西周初,温人一支向西迁到甘肃祁连山,与月氏人相遇,成为月氏人中的温部落,再往西迁的温人在新疆南部建立了温宿国,成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至汉初,被汉高祖封侯,其孙始居太原祁县。经四百年发展,汉末出了第一位太守温恕,其后人皆居高位,联姻对象也是清河崔、颍川陈等大姓,其中并有温氏六龙等知名于世,但永嘉后除温侨外,不论南渡的或留北的皆不见与史书。 直到三百年后,温氏三兄弟:温大雅、温彦博、温大有佐李氏父子开唐,同封三公并列宰辅,太原温氏才再度成为顶级豪门。 其后除了温大雅后人在安史之乱以后出了温辅国、温造、温邈、温逊,在政坛最后出场的是因同昌公主去世而被杀的京兆尹温璋。同时期的还有温庭筠及其弟因庞勋之乱而死的温庭皓,再之后,温氏又泯于史书。 唐初之前的温氏虽不见史书三百年,可不代表人家穷。从奴仆的衣着到庭院内的格局布置,再到陪送的嫁妆,妥妥的一个顶级富豪的形象。 殷清风问过单云英,温氏在去年拿下了三个州的加盟权:华州、蒲州和晋阳。每州各一个滋味楼和仙居坊。若温氏是个穷鬼,这一百多万的钱财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掏不出来的。 新妇宋青儿头披“蔽膝”,被温彦博的发妻温王氏送出房门。房门外温氏三兄弟含笑而立。见宋青儿被送出来,温大雅的儿子温无隐开始宣读告文。 “告如在:奉天之作,承地之合,顺父母之意,从新人之愿,新妇宋青儿今日行婚姻大礼,与清平吕才结为夫妻,合为一家,告曰:吕宋联婚,合家同心。盟誓发愿,百年不分。毕生恩爱,相敬如宾。生养兴祚,昌荣家门。天地其佑,祖先其知,告于四方宾朋” 韦文宗、殷清风和马周代替吕才躬身行礼。 从通义坊出来,向南路过阎立德和阎立本的延康坊就到了崇贤坊。坊门外,殷清栿以吕才兄弟的身份在此迎接马车。 走过代代相传后,满脸喜悦的吕才才算将宋青儿迎到手。他与宋青儿携手走向内宅。内宅里,殷元和裴氏、闻氏代替吕才的父母迎接新妇进门。 殷元和裴氏说过吉祥话后,便是拜堂之礼,由殷清风宣读礼文。 “父母生养之大恩,与天地同,新人大婚而图报。新人拜高堂:正坐,行礼。新人结为一家,自今而始,家庭同归属,生命共认同。相敬对方,如同敬天地父母。夫妻互行大礼,以明心志。夫妻对拜:正坐,行礼。” 吕才和宋青儿一一照做后,下一个仪式是:合卺而饮。 合卺是周朝的成婚礼仪。夫妻持瓢而饮,各饮其半,再饮尽剩下的另一半酒。葫芦原为一体,现剖分为二,有用红线相连,象征夫妻由婚礼将两人合二为一,同甘共苦,永结同心。仪式中夫妻要互拜,然后以夫妻互称对方。 但唐朝的婚礼上,将红线系葫芦的仪式改为夫妻二人用线绳穿过铜镜纽,再系到一处以此来表示夫妻从此合为一体。 合卺而饮后便是解缨结发。 解缨结发为汉族之原创仪式,以示永生相伴相随,百年好合。吕才解下系在宋青儿头上的红丝绳宋青儿剪取吕才头上的头发,然后她将吕才的头发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然后剪下梳结在一起的头发用红丝绳系好,放置在小盒子里面。 这个小盒子要等到夫妻二人百年后,埋葬在夫妻合葬的坟茔里与夫妻二人的身体同归大地。 殷清风眼看着小盒子被月眉接过去后,按照韦文宗的提示宣布进行执手之礼。 宋青儿出示双手,手心向下。吕才手心向上,双手接住握住。 然后夫妻二人共同吟诵道:“执子之手,与子共箸。执子之手,与子共食。执子之手,与子同归,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感谢苍天,此生复何求哉!” 接下来,是婚礼的最后一项:诵诗献乐。 诵诗献乐由襄城和李承乾带领殷清风的学生们一起朗诵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等朗诵结束后,殷清风大喊一声:婚礼大成!然后庭院中响起一片欢呼声。 吕才将新媳妇送到女眷席去酬宾后,端着酒杯笑容满面的走了过来。他在长安本没什么亲朋,但他现在有了众多的同僚。虽然军事学院还没招生,但博士、助教等基本是配齐了,吕才必须要和向这些人酬谢。 为了给吕才助威,殷清风也端着酒杯陪他挨桌游走敬酒。 一圈走下来才知道,李靖来了,唐俭来了,秦琼来了,程咬金、薛万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